陈素婷,中共党员,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从踏上辅导员工作岗位的那天起,她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真爱去温暖学生,用真诚去感动学生,以自己的满腔热情诠释着这份平凡工作的不平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的初心,以文化人,使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扎根在学生心田,拧紧了大学生思想的“总开关”。曾先后荣获学校“新闻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政工奖”、“骨干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并通过“国际生涯规划师”认证。指导学生获“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项目创新奖、校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及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省级立项共计10余项;撰写发表论文7篇,主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3项等。
一、守望初心,思想领航,做学生灵魂的摆渡人
“思想引导是我们辅导员的看家本领,是育人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环。”这句话是是她对学生工作高度责任感的重要体现。身为辅导员及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她,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的基础上,始终秉持“以服务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的理念,努力以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人格魅力和人生态度去感染和教育学生,探索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紧密联系同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创新学院e行动志愿服务队、党建进公寓工作模式,将思想道德教育渗入工作的细节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促进党员同学在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和激发积极分子同学的热情与动力,最终带动整个年级的思想进步。
二、用心领航,春风化雨,做学生就业的铺路人
“一个学生对于我,只是几百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他就是百分百,所以我要用100%的热情对待学生。”这是她工作中的想法。在所带的工科生中,学风问题是重中之重,她发现电子、物联网比较难、不及格率较高、不能按期毕业比率高,所以她把降低不及格率和降低不毕业率作为工作的抓手,确立了"不让一个同学掉队"的工作目标。每学期初,她都召开学情分析主题班会,分析上一学期学生成绩并确定存在各类问题的学生并提出切实可行方案。恰遇疫情下的毕业季,陈老师在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中,用智慧引导学生,用行动温暖学生,用真情感动学生,让就业服务成为深化生校情感的重要力量。全力帮扶指导学生普遍关心的考研复试、就业创业、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千方百计保障毕业生成长“不掉线”。她创建“一生一册”学生动态档案,运用朋辈力量广泛收集就业信息,针对考研、就业、考公等不同就业意向学生,建群及精准推送招聘信息,制作就业进度计划,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个性指导,前瞻性对学生求职过程进行引导把关,针对性地推荐给企业。毕业生中98名同学受疫情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驾照等考证影响创新学分认证,她一一联系学生及家长指导通过献血及社区服务获得学分,还组织“结对子”老师及班主任会议助力就业工作,开展 “疫情下的就业”班会及云答辩前交流会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答辩,毕业率达99.01%刷新学院往届记录。
三、以爱育人,言传身教,做学生成长的导航者
自从选择了辅导员工作,就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辅导员工作中。如何帮助大一新生迅速完成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当好“引路人”,引导同学们开始丰富多彩的大学时光;如何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扎实;如何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她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在入学教育上,她认真讲好 “开学第一课”,从扣好学生入学后的第一粒扣子抓起,先后组织“给四年后自己的一封信”、“记录父母的一天”、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明确奋斗目标和定位。毕业季上,还要为毕业生上好“最后一课”,开展“疫情下的毕业季”、“青春不散场,初心永不忘”主题教育活动。针对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出奋斗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足、集体意识淡漠等问题,陈老师把工作重点放在了适应性教育和责任感教育上,着重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在其担任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她以问题为导向与同学交流,以优秀校友及高年级模范学生为例开展课堂交流,用互动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和理想目标。
四、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做学生烦恼的解忧者
学生工作无小事,她凭着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以及甘于奉献的精神,以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为了缩短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她经常到宿舍和学生交流,或者是邀请学生到办公室与学生交流。谈入学迷茫、谈专业选择、大学规划、寝室关系,谈理想、谈学习方法、谈家庭情况、谈考研还是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她通过与每一位学生的多次深度交流,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持。如李同学,通过深入学生中了解到其性格内向,睡眠质量差、常有头痛甚至幻觉等感受,与学生深入交流后,引导学生到心理咨询中心及心理医院治疗,同时与其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在生活上和思想上给予该名学生关心和照顾。后来该生精神状态已恢复正常并顺利毕业。她与学生交流,善于弹奏“了解、接受、互动、悦纳”四部曲,努力做到和学生心连心。她摒弃了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学生工作地点无处不在,让思想教育在如影随形的相伴中悄然生根,逐渐内化成为学生自觉的思想和行为。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不知不觉她在辅导员工作平凡的岗位上已经奋斗了7年多,如果你问下一个7年会怎么选择,她会坚定告诉你:继续坚守,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光和热。